首页  本部概况  党建工作  课程建设  教学科研  西江读书  实践教学  研究生工作  官网首页 
西江读书
 《西江读书报》 
 计划与方案 
 主题读书活动 
 
2006-2007学年“主题读书活动”  
当前位置: 首页>>西江读书>>主题读书活动>>2006-2007学年“主题读书活动”>>正文
子善而民善
2008-11-24 00:00  

06中文1班梁小鸿

孔子及其弟子著述的《论语》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,作为儒家最重要的经典,《论语》是了解孔子思想的最基本的一本书,同时它也是了解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基本的一本书。《论语》的内容非常丰富,其中的许多思想,两千多年来影响着我们民族的文化,也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。改革开放以来,我们都在大力地鼓吹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、提高公民道德意识、建设和谐社会,但用《论语》里的道德角度看我们当今社会,我们发现的道德问题愈来愈多。“论语热”的出现,也许就是人们重新看待《论语》对当今社会的时代意义和参考价值的结果——人们愿意用古贤的智慧反思现实的不足,寻求改进的方法,而孔子及其弟子的《论语》就是人们首推之作!身在一个民主社会,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种公民意识,这是公民社会持续发育必不可缺的内在因素,也是社会持续发展的一种持续动力。因此公民意识需要责任意识,需要自觉参与社会建设,需要主动向社会付出关怀,需要提高公民道德修养。《论语》中提及到“君子之德风,小人之德草”,说明公民道德修养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个人,而且是会形成社会风气影响到社会的建设。

关于“君子之德风,小人之德草”,《论语》中的原文是这样的:“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:如杀无道(即恶人),以就有道(即善人),何如。孔子对曰:子(即您)为政,焉用杀。子欲善,而民善矣。君子之德风,小人之德草。草上之风,必偃(即扑)。”孔子主张以道德感化人民,不主张用杀人的刑政来治国,因为杀人,即使是杀恶人,也不是治国良策,更未必会有好效果。如果想使民众向善,那就必须从自身做起,所以“子欲善而民善矣”。孔子说了理论之后,再作比喻说:在上的君子,办事有成就,叫做德,君子之德如风;在下的小人,办事有成就,也叫做德,但小人之德如草,被风一吹就会被扑倒。而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、提高公民道德意识,所需要的就是公民有向善的意识,正如《论语》给我们的信息:“子善”自然就能“民善”!

结合现实,我们的现代社会已经不再是封建时期的中央集权君主制度社会了,公民就是社会的主人,是社会权利的主体,更是现代社会的建设者,自然,社会的建设、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就是有赖公民的自觉向善。但究竟什么是“向善”呢?这是一个极难以简短的话语就能说清楚的问题。“向善”从来都并非只是一次公益性的活动,也并非只是一次英勇的见义勇为,也许它其实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具体形式代表,它就是一种终身的精神信仰和行为规范。在“CCTV感动中国2005”的颁奖现场,我们看到了一个平凡大员工的身影——他的外表很朴素,安静的脸上略带沧桑和憔悴,当他接过了鲜花和奖座时,他含蓄的笑容在满场的掌声中显得特别有风采,他是洪战辉,一个把“善”融入了骨肉的先锋大员工,他在困苦的生活中学会友善、勇敢和坚强,他从生活中得到人生的收获,在贫困中求学,在艰辛中自强,今天的他俨然成为了生活中的强者,但他不只是带给我们感动和激励,他更以强者的精神风貌为我们讲述了公民道德的意义和“向善”的真谛——所谓“善”,是在人生中勇于承担、勇于挑战,也是勇于作出自己无悔的抉择:所谓“向善”,就是我们的心灵依然能感知自身的存在及存在的意义,精神依然活跃、没有被烦琐的生活压迫成为鲁迅先生所鄙视的“麻木”,总而言之,就是我们还愿意做好事!“向善”的实际意义又是什么?《论语》中有一句话:“民无信不立。”结合现代的现实理解,我们不妨把“信”看作“善”的一个面来分析,前面有提到,公民是社会的主人,也是公民社会的建设者,正因如此,当我们在塑造个人人格风貌时,要想到我们自身的完善对社会的影响:即公民的“信”不仅仅是个人的道德修养,也是涉及形成的社会风气和建立的社会精神文明的面貌,因此公民的“立”不仅在于立身,更在于立国、立社会。林语堂先生在《品味人生》中说到:“中国人对人生有‘至善至德’的概念,这种人生的理想既不是怀着极大野心,也不是玄妙而不可思议,它是无尚的真理......只有脚踏实地的中国精神始能领悟之。”如此一说,我们已经有了“向善”的先天性,也知道了个人的“向善”对社会的重要性,自然我们要树立“向善”之心就不是难事了。

 下一页 [1 2 3 4]
关闭窗口

滚球十大平台(中国)科技有限公司  版权所有
邮编:526061 电话:0758-2752248 0758-2752148 传真:0758-2752248 电子邮箱:szb@zqu.edu.cn